手足口病病原学

出处:jygcdc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08-06-24 09:24:16
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很多,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。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、人肠道病毒属。CoxA组的16、4、5、7、9、10 型,CoxB组的2、5、13 型,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,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。
从有关资料表明,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的变迁,1957年在加拿大流行时首次分离出CoxAl6,数年后的报导几乎都由CoxAl6引起手足口病流行,日本从1968—1974年散发手足口病病人仍以CoxAl6分离阳性率最高。实验证明,各地分离CoxAl6野病毒与实验室保存的标准毒株在血清学上有一定差异,而每次大流行中分离的病毒株其性状也不完全—致,说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变异,用标准免疫血清难以中和CoxAl6变异株.日本手足口病的流行,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l6及其变异株和EV17型交替出现,有时也可同时出现,但以某个型为主。CoxAl6变异株出现,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,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。从世界各国报导来看,70年代前,主要为CoxAl6引起,随后EV71逐渐增多。我国80年代以CoxAl6为主,1989年从成人手足口病病人分离出EV71型。1998—1999年手足口病流行,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,台湾、香港也是如此。手足口病病原虽然型别多样,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。因此了解这些病毒共同生物特性,对诊断和防治均有参考价值,它们共同特性:①来源于人体,能引起人体肠道暂时性感染,可由人体消化道和鼻咽部分离出病毒,在正常人体血清和两种球蛋白的制品中均可发现特异性抗体。②对乙醚有抵抗力、经20%乙醚于4℃作用18h,仍保留感染性,表明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。③病毒颗粒呈球形,直径20—30um。④病毒核心为核糖核酸。⑤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、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。肠道病毒在PH3.5仍然稳定,而口蹄疫病毒、鼻病毒不稳定。⑥病毒在 50 ℃可被迅速灭活,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,病毒在4 ℃可存活1年,在- 20 ℃可长期保存,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。肠道病毒除了上述特性外,对已知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,实验室消毒剂为75%酒精,5%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,同时对乙醚,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。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,各种氧化剂(高锰酸钾、漂白粉等)、甲醛、碘酒都能灭活.这些特性为我们消毒提供了依据.